明年上半年猪价会二次探底吗?
猪易通
2025-10-24
1880
生猪市场在深度亏损与供应过剩的漩涡中挣扎,2026年上半年的行业前景蒙上了一层浓重阴影。
“卖一头亏128元。”生猪市场正经历一场“寒冬”,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均价已跌至12.76元/公斤,创年内次低,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殖户陷入“卖一头亏128元”的困境。
更触目惊心的是,当前出栏均重飙升至128.55公斤,创下五年新高,而仔猪价格暴跌26%,繁育端陷入全线亏损。
01、行业寒冬:亏损蔓延与供应过剩
生猪行业已陷入全面亏损阶段。根据东方证券(11.230,0.07,0.63%)研报,当前肥猪价格逼近11元/公斤,7kg断奶仔猪价格下跌到200元/头以下。
行业盈利状况迅速恶化,8月份规模场肥猪头均利润为-57元/头,而散户肥猪头均利润更是低至-109元/头。散户的抗风险能力明显弱于规模养殖场。
能繁母猪存栏量居高不下是供应过剩的核心原因。截至2025年8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仍达4038万头,虽然较上月减少4万头,但同比基本持平。
这一数据仍远超行业供需平衡所需的3500万头。
生产效率提升进一步加剧了供应过剩局面。当前头部企业通过基因改良、自动化设备应用及精细化管理,已将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数)稳定在30以上。
部分企业甚至达到32-35,较2020年提升约20%。
02、二次探底:2026年上半年难逃厄运
针对明年上半年的猪价走势,专业机构普遍持悲观态度。我的钢铁网分析认为,2026年生猪价格将呈“年初探底→季中回升→年中冲高→年末企稳”的波动轨迹。
具体到月度表现,1月将成为全年价格低谷,预计均价仅为10.6元/公斤,显著跌破成本线。
这一低价主要因春节(2月17日)延后导致供应集中释放,消费尚未进入峰值,供需失衡下价格触及全年最低。
进入4月,价格将在11.4元/公斤处形成年内次低,呈现“二次探底”形态。这一判断与猪周期运行规律相符,也反映了供应过剩压力的持续性。
Mysteel解读直接指出,202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将面临“供应高位固化、需求支撑乏力”的双重压制,猪价预计持续承压运行于成本线以下。
行业或将步入缓慢而煎熬的“温和去化”新阶段。
03、底层逻辑:成本与供应的激烈博弈
“成本托底、供应压顶”将成为2026年生猪市场的核心特征。以头部企业2025年9月11.6元/公斤的养殖成本为行业基准。
多数中小型企业及区域集团厂成本普遍在12-14元/公斤区间。若2026年猪价长期低于11元/公斤,行业将陷入深度亏损。
从供应端看,过剩压力决定了价格上行空间有限。截至2025年9月,能繁母猪存栏仍达4035万头(超正常保有量3.5%),虽已连续多月小幅去化,但进度缓慢。
更关键的是,头部企业PSY普遍突破30,生产效率提升有效对冲了母猪存栏的小幅下降。
当前规模场出栏占比已超70%,其对出栏节奏的把控能力更强——相比散户“追涨杀跌”的非理性出栏,规模场更倾向于按计划稳定释放产能。
能有效平抑短期供需波动。往年那种价格大幅震荡的年份会明显减少。
04、去产能之路:为何如此艰难
行业去产能进度显著滞后。尽管2025年6月以来政策已明确引导产能调控,但截至9月仅实现0.2%的环比去化,且后备母猪补栏仍有韧性。
行业调研显示,养殖企业对“去产能”存在明显分歧,头部企业凭借成本优势仍维持适度扩张,散户则因亏损加剧开始被动淘汰。
整体去化力度尚未达到实质性改变供需结构的程度。
2025年下半年启动的环保政策升级已成为新增成本项。两广、江西、福建等主产省份明确要求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年出栏1万头的猪场环保投入需数百万元。这一成本压力对中小散户尤为显著,部分缺乏资金实力的场户已面临整改关停风险。
饲料成本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盈利压力。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受国际粮价波动与国内种植情况影响。
2025年曾出现单月涨幅超10%的情况。若2026年饲料原料价格维持高位,行业平均养殖成本可能突破12元/公斤,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05、潜在变数:哪些因素可能改变轨迹
疫病风险始终是生猪市场最大的变数。分析显示,若冬季爆发仔猪腹泻或其他疫病,可能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进而影响2027年供应。
但短期内可能加剧价格波动。2025年初的仔猪腹泻疫情已对局部地区供应产生影响,河南、山东两省疫情最严重。
发病数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
政策调控是另一关键变量。华安证券(6.370,-0.01,-0.16%)认为,随着发改委政策的落实,2026年生猪价格有望超预期。
发改委要求大型集团猪企停止增加能繁母猪存栏、出栏体重控制在120kg、不鼓励销售二育猪。
随着政策的严格持续落实,生猪均重和二育体量均会逐步下行,猪价短期承压,但随着生猪均重回归正常,二育体量降至低位,生猪价格逐步企稳回升[citation:8。
产能去化超预期可能是改变市场轨迹的内在因素。若2026年猪价长期维持成本线以下,行业连续亏损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潮。
高成本产能加速出清,导致下半年价格反弹幅度超预期。
总体来看,生猪市场在2026年上半年面临严峻挑战,价格二次探底风险不容忽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与政策引导的合力,将决定行业何时能走出寒冬。
打开“养猪宝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中国养猪网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