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拳出击"反内卷":调减产能+多元共赢,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
新牧网
2025-08-02
2285
高质量发展绝不局限于生产力层面的技术跃升与效率提高,还在于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这个生态,能够保障从业者安居乐业,使他们在产业中付出的劳动获得公平合理的价值回报;它追求的是行业内部的和谐共生、不同主体的均衡发展以及长久稳定的繁荣。
农业农村部召开的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成为近期养猪界的热点事件。
韩俊部长在发言中提了几大关键领域:产能调控、疫病防控、良种繁育、节粮行动、全产业链升级、安全规范屠宰以及鼓励代养。
其中,疫病防控、良种繁育、节粮行动、产业链升级和规范屠宰,作为提升生产力的路径,其质量提升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引人深思的是,为何“产能调控”和“鼓励代养”同样在这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会议中被赋予重要地位?尤其是关于产能调控的相关发言引起行业广泛关注。
这背后实则关联着保护行业合理利润和促进财富的合理分配的核心目标,最终指向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国家经济大局。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不妨先跳出养猪业,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看国家近两年的系列动作。不难发现,这一举措绝非养猪业独有,而是与去年以来国家在各行各业大力倡导的“反内卷”一脉相承。
回顾近期历程: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调规范市场秩序;2025年3月,整治“内卷式”竞争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7月1日中央财经委六次会议更部署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7月24号,国家推出价格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助力整治“内卷式”竞争;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把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作为通稿标题。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养猪业,汽车、光伏、锂电池、外卖平台等众多领域企业被约谈,核心皆指向压减过剩产能、遏制价格战。可见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内卷斗争已经全面铺开了,养猪业只是整个国家经济大局中的一部分。这也意味着养猪业产能调控实际上是非常高规格的国家决策,大概率会落实到位。秦英林等行业大佬已经表态将坚决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大局,当好产能调控“模范生”。
那反内卷的目的是什么?产能调控仅仅是手段之一。最直接的目的就在于重塑行业健康利润空间,使从业者摆脱低价泥潭,保障企业及个人能够稳定收益和长期发展。
唯有行业具备合理利润,才有余力投入科技研发,提升供给侧核心竞争力,从而跳出单纯“卷成本”的恶性循环,真正产出更优质的产品。同时,人们收入得到保障,才有能力消费,才能扩大内需,进而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最终形成产业提振与消费升级相互驱动的良性闭环,实现财富增长和经济复苏。
养猪行业在非洲猪瘟之后经历了无序产能扩张和严重产能过剩,导致猪价持续低迷,企业亏损破产,低价困境已然引发激烈的成本竞争,其代价传导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形成连锁反应,使整个产业链都陷入价格战,企业和个人都没有钱赚,相信大家已经有深刻体会。而当“极限降本”成为普遍思维时,其是否会冲击产品质量与安全底线,相信每位从业者都心知肚明。
为扭转这种现状,相关部门把引导行业去库存、调产能、优结构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农业农村部相关领导明确指出,2030年我国猪肉产量目标设定在5400万吨即可满足需求。只有将产能调整至合理区间,避免资源浪费,才能保障合理的价格,确保行业获得可持续的利润空间。
除了整体性的产能调控,协调大企业与中小散户的关系成为另一重点。
行业不仅要“有利润”,还要“惠及大众”,即,实现财富的合理分配。这正是韩俊部长会上提出“鼓励大企业通过订单养殖、托管代养等方式,与中小场户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带动合作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背后的用意。大北农董事长邵根伙在座谈会上倡导“单一企业年出栏上限”、“大力推行种养结合”、“扶持适度规模猪场与家庭农场”等建议,其逻辑根基亦在于此——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不仅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更能让产业链中更多元的主体参与进来分享红利。不是一家独大,也不是赢家通吃。避免模式单一化、标准僵硬化,财富集中化,从而激发整个行业生态的蓬勃生机。
最后,回到高质量发展本身。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我们再次审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时,便会清晰地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绝不局限于生产力层面的技术跃升与效率提高,还在于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这个生态,能够保障从业者安居乐业,使他们在产业中付出的劳动获得公平合理的价值回报;它追求的是行业内部的和谐共生、不同主体的均衡发展以及长久稳定的繁荣。
调控产能、优化结构以避免内卷式崩塌,协调利益、合理分配以实现共同富裕——这些举措,与推动科技进步、提升产品与生产质量一样,都是实现生猪产业乃至更广泛意义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柱。
打开“养猪宝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中国养猪网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