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康生猪自营场中,良聪猪场曾是一面高产旗帜,长期名列前茅。然而,随着环境变化与生产压力累积,场区排名一度跌至中下游,陷入发展瓶颈。

2024年10月,曾在良聪担任区长、后因工作需要调往其他场段历练的文图敏,以场长身份重返故地。她以“稳团队、抓现场、提成绩”为核心,迅速展开一场全面整顿。短短数月,团队执行力显著提升,窝均断奶头数稳步突破13头,展现出强劲回升势头。
这场逆袭的背后,是一位熟悉这里一砖一瓦的管理者,和一个被重新点燃的团队。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从“老区长”到“新场长”
对文图敏来说,良聪是她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她曾在这里担任区长,对每一条生产线、每一处操作细节都如数家珍。2024年10月,当她以场长身份重回良聪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断奶成绩在11头左右徘徊,人员流动率高企,团队士气不振。

文图敏
她没有急于推行新政,而是选择回到起点——走进生产线,走到员工中间。

文图敏(右)指导生产
每天清晨,她第一个走进配怀舍,打着手电逐一检查母猪状态;傍晚,她最后一个离开分娩舍,确认饲喂记录完整无误。在产房,她手把手教新员工调拨“奶妈猪”。
“场长都这么拼,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一位老员工感叹。

场内带教(孕检)
面对团队风气问题,她在周会上坦诚直言:“我们要打造的是干净、专业的工作环境。任何有违职业规范的行为,都是在透支团队未来。”她依情节轻重,对相关人员调岗、谈话,同时对全员明确标准、持续宣导,让规范意识深入人心。
“管理者的位置变了,但初心不能变。”文图敏的办公室常常空着,生产线却总有她的身影。这种“泡在一线”的方式,很快感染了整个团队。
到一线去,听得到“炮火”的声音
在文图敏看来,养猪是门实打实的学问,真正的成绩来自于对一线的洞察。她坚信,只有听得见“炮火”的人,才能做出最贴合实际的决策。

查情诱情
她发现,“配怀数据好看,实际产仔却不多”的老问题,根源在于细节失守:奶妈猪调拨不及时,员工对小猪死亡不重视,饲喂标准执行随意。
她定下规矩:每天下班前,主管必须带员工检查当日工作,未完成绝不交班。她自己也成了生产线上的“常客”,见到不规范操作,当场示范、立即纠正。

记录日常生产
当区域推广“黄金奶”等新方法时,不少员工嫌流程繁琐、信心不足。文图敏没有强令执行,而是亲自带区长选定一个批次全程试点。她边操作边讲解,最终用13.87头的断奶成绩,让团队真正认识到“执行到位”的价值。
“流程写得再漂亮,不到现场看看,就不知道执行打了多少折扣。”这是文图敏最常说的话。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压力之下的坚守与凝聚
接手良聪的第一个月,文图敏几乎夜不能寐。断奶数据低迷,人员流动高企,问题层出不穷。夜深人静时,她不止一次问自己:“我真的能扛起这个担子吗?”
压力最大时,她甚至动过离职的念头。但第二天清晨,她依然准时出现在生产线入口。“如果连我都放弃了,这个团队就真的散了。”

日常设施设备巡检
这份坚持,源于她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她太了解这个场,也太清楚每个岗位的不易。
期间,两名主管因不同原因离职。面对突发缺口,文图敏没有抱怨,而是迅速启动内部调配,从配怀岗位抽调骨干顶岗。“团队就像一盘棋,既要懂布局,也要随时应对变化。”

场内聚餐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管理措施落地和现场工作深化,断奶成绩稳步提升至13头以上。这个变化让团队看到了希望。
“以前觉得再怎么努力也就这样,现在看到数据实实在在上来,大家才相信,付出是值得的。”一位在岗三年的配怀员说。
如今走进良聪猪场,你能感受到的不只是数据的回升,更是一股重新凝聚的精气神。
“当我们在后勤保障、工作环境上不断改善,当大家看到自己的努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绩时,那种成就感是最好的激励。”文图敏说。
从区长到场长,她的岗位变了,但扎根现场、知人知线的管理底色始终未变。她与团队共同经历的压力与迷茫,最终化为了突围的决心与力量。
在她的带领下,良聪猪场正逐步走出低谷,以更稳的队伍、更实的流程、更好的数据,向着“成本下降、成绩向上”的目标扎实迈进。
这是一支被重新凝聚的队伍,也是一个正在回归优秀序列的猪场。他们用行动证明:
知根知底,方能破局;
人在现场,生机自来;
唯有坚持,可抵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