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猪价走势如何?逢高就卖还是压栏等价?
猪易通
14:06:28
1653
猪价在10月下旬迎来一波超跌反弹,但养殖户的脸上并未露出太多笑容——这究竟是漫长下跌中的短暂回调,还是新一轮上涨周期的起点?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下旬生猪(外三元)价格环比上涨10.1%,从10月中旬的10.9元/公斤回升至12.0元/公斤。
这一反弹让持续低迷的生猪市场稍稍喘了口气。
然而,与今年1月26日21.71元/公斤的高点相比,当前猪价仍接近腰斩。养殖户们面临艰难抉择:是趁着反弹及时出栏,还是压栏等待更高的价格?
01猪价跌至四年新低
十一前后,国内生猪价格持续探底,已跌至四年来新低。
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10月13日,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跌至10.72元/公斤,创下2021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记录。
这波下跌来得既猛且急。从9月份以来,生猪市场就开启加速下行通道,单月内猪价累计下滑高达13.11%。
供应压力是导致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9月养殖端出栏计划完成欠佳,部分生猪延后至10月出栏,叠加10月份正常的产能释放,市场供应压力显著加大。
需求端同样不尽如人意。双节假期结束后,终端需求下降幅度较大,屠宰量下降显著,无法有效消化充足的供应。
02短期反弹的驱动
10月中旬以来,猪价出现了一波超跌反弹。从10月13日的低点算起,猪价在短短十余天内反弹幅度超过10%。
这一反弹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二次育肥抄底、屠宰企业分割入库和气温下降带来的需求小幅回暖。
猪价跌破12.0元/公斤的养殖成本线后,部分地区的猪价甚至跌至10.0元/公斤,行业抄底情绪渐起。
二次育肥户开始入场抄底补栏,分流了部分猪源;资金和库容充足的屠宰企业则开始主动分割入库,以博弈后市涨价行情。
天气转凉也为猪肉消费带来了小幅提振。月内气温下降明显,刺激了终端的购买热情,腌腊和灌香肠等小范围开展,猪肉成交量有所增加。
03年前猪价走势展望
展望年前猪价,市场将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
卓创资讯分析师邹莹吉预计,未来6个月生猪供应仍将整体增加,但需求会随季节性波动,政策调控和二次育肥将影响生猪供应节奏。
从月度走势看:
11月份:二次育肥热度可能提升,减小实际供应增幅,供应或微增;同时需求增加,或支撑猪价上涨。
12月份:年底将至,养殖集团或有集中出栏动作,腌腊旺季或推动二次育肥出栏,实际供应或增加。
1月份:由于12月养殖端有提前出栏动作,或缓解1月份供应压力;但1月无节日支撑,腌腊也基本结束,二次育肥出栏或减少,需求回落,猪价或下滑。
2月份:春节前需求增加,或支撑猪价上涨;但春节前养殖集团、二次育肥或集中出栏,实际供应增幅可能较大。
整体来看,10-12月生猪均价可能在11.0-11.80元/公斤之间波动,供过于求的局面只是边际缓解,尚未根本解决。
04养殖户的抉择
面对年前的行情波动,养殖户该如何抉择?
从供应面看,10月份上中旬,养殖企业出栏完成进度偏快,根据调研,10月底以及11月初,出栏缩量的可能性较大。
部分规模猪企已开始主动调减11月出栏计划,以缓解短期供应冲击。
这一举动可能为猪价反弹提供一定空间,但反弹高度仍受整体供应充足的制约。
对于散养户而言,“逢高就卖”可能是更稳健的策略。
尤其考虑到12月份可能出现的集中出栏风险,提前锁定合理利润更为明智。
若猪价在11月份能反弹至成本线以上,分批出栏是不错的选择;对于资金充足的养殖户,可以适当调整出栏节奏,但不建议过度压栏。
二次育肥户则需要更加谨慎。政策已明令禁止二次育肥、要求控制生猪出栏体重,虽然政策的落实与效果的达成需要一定时间,但政策方向是明确的。
05风险与机遇并存
生猪市场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
最核心的问题是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相对高位。
数据显示,2024年2月-2025年5月,国家能繁母猪存栏变化率在-0.66%与0.10%区间内震荡,整体呈减少趋势。
但卓创资讯监测的196家中大型样本养殖企业能繁母猪存栏变化率为-0.02%至1.44%,主线是增加的。
同时,2025年3月-2025年8月国家新生仔猪变化率为-0.70%至1.90%,同样主线增加。
结合不断提升的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与仔猪成活率,未来6个月生猪理论出栏量或多为增加趋势,这将持续利空猪价。
另一方面,养殖成本仍处高位,猪粮比价远低于盈亏平衡点,养殖户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资金压力日益凸显。
河北养殖户老张盯着猪圈里即将出栏的二百多头生猪,眉头紧锁:“现在卖一头亏一百,不卖可能亏得更多。”
他打算趁着11月可能的反弹时机出栏一半,“要是价格还能再涨点,就再把剩下的出掉。不能太贪心。”
老张的经历是当前众多养殖户的缩影。在猪价波动加剧的背景下,灵活调整出栏节奏、不盲目押注单一方向,可能才是穿越猪周期的生存之道。
打开“养猪宝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中国养猪网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