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
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
本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
今年的主题是
“粮食节约人人有责”
提及“节约粮食”
多数人常将目光聚焦于餐桌剩菜
致力于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然而
有个“隐形浪费大户”
却总被大家轻易忽视
即养殖环节中的饲料消耗
要知道
我国生猪养殖每年耗料就超2亿吨
传统“大锅饭”喂法不仅浪费粮食,更一点点“啃掉”养殖户的利润,成了行业里的“心头病”,而港北区根竹镇北山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覃永荣,靠AI“管家”喂料,每头猪多赚100多元。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和小轩一起去看看↓↓
“以前养猪,每天拌料、喂食、清猪圈,耗时又费力,饲料成本带来的负担也较重。”覃永荣2015年就开始养猪,说起过去的饲喂方式,满是无奈。直到引入“智能饲料厂”,场里彻底改变了以往饲料浪费的情况,实现了根据猪的进食需求进行精准投喂,需要多少喂多少,省了养殖成本。

▲覃永荣正在电脑上查看智能配方投料情况。
如今再走进他的猪舍,景象已然不同:扫码投料、云端配比、管道输送……玉米、豆粕这些主料,再配上各种微量元素,按精准比例混好,定制好的饲料直接送到猪舍里,不用多折腾;料槽里的饲料不多不少刚好够吃,机器定时定量投喂,不仅浪费少了,猪舍也干净了许多。

▲智能饲料厂——精喂坊运行动态图。
▲覃永荣家庭农场的“精喂坊”原料仓。
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艺设计工程师叶经理介绍:
“智能饲料厂是整个节粮体系的核心,整个节粮体系从饲料原料检测、确定猪的营养需求,到生产饲料、实际饲喂,整个流程都靠数字在线连接,还能用智能算法控制。这样不仅能给每头猪精准补营养、省饲料,本地的原料也能批量灵活用起来。”

▲生猪全域数智节粮系统。
“以前养1头猪,从猪仔到出栏要8袋饲料,现在6袋半就能达到同样重量,饲养天数也从150天缩短到了130天。”覃永荣笑容满面地和小轩说到,靠着这套系统的精细化管理,优化饲料配方、严控成本后,每头猪的收益能提升100多元。
这套系统可是实打实的“省粮能手”:猪舍摄像头实时捕捉采食画面,云端结合猪只体重、日龄,分析进食习惯和料槽余量,自动判断是否下料;还能给每头猪建“健康档案”,按生长阶段动态调整“营养餐”,就像给不同年龄段孩子配饭,彻底告别“大锅饭”。
或许有人会问:“这系统看着太‘高大上’,我这小规模猪场,用得上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些看似高端的技术早已“放下身段”,大小类似于一个集装箱,不管是大型猪场还是中小养殖户都能适配,而且上手简单,没有高门槛。
▲智能饲料厂——精喂坊外观。
如今的AI技术,正慢慢撕去“高高在上”的标签,下沉到普通养殖场里。它不再只局限于实验室和互联网大厂,而是走进充满生命气息的猪舍,默默守护着每一粒粮食的价值。
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23个猪场开展两年试点,累计服务1.4万头母猪、16万头肉猪。数据最有说服力:试点猪场母猪繁殖效率提升6%—8%,肉猪饲料转化率优化5%,非粮型饲料资源利用率提升5%;若按全国生猪存栏量测算,该技术每年可实现节粮1500万吨,减少大豆需求1400万吨,还能将豆粕用量从15%降至8%以下。
别觉得AI养猪只是新鲜、酷!
它正成为中小养殖户的“节粮增收”利器
能实实在在帮咱们节约下每一粒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