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其中提到对生猪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最重磅的信息是——农业设施、农产品存货、畜禽活体和水产等纳入抵质押物范围。并且不同规模猪场,都有相应的支持政策。以下为具体内容:
一、生猪活体抵押如何做?
1、《意见》中原文描述:
“鼓励金融机构将农业设施、农产品存货、畜禽活体和水产等纳入抵质押物范围,合理评估资产价值,确定抵质押率”。
这意味着生猪作为“动产”首次获得金融系统认可,养殖场可将存栏生猪直接抵押融资,无需依赖房产或设备等传统抵押物。
2、配套制度保障抵押落地
确权颁证:地方政府需建立活体确权颁证体系,赋予每头可抵押生猪“合法身份”;
动态监管:依托耳标、生物识别等技术实时监控抵押物状态,降低银行风控成本;
处置通道:联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确保抵押违约后活体资产快速流转。
二、不同规模猪场可以获得哪些支持?
(1)中大型规模猪场:聚焦中长期融资与产业链整合
《意见》中的相关政策有:
“合理延长贷款期限,通过循环授信、无还本续贷等方式,支持生猪产业稳定发展”。
产业链债券融资:支持龙头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延伸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高附加值环节。
(2)家庭农场/散户:信用贷款与价格风险兜底
免抵押信用贷款:
“扩大首贷、信用贷款投放,支持小农户自我发展。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融资培育力度,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
结语:
此次新政不仅是金融工具创新,更是农村产权改革的里程碑——通过赋予生猪“信用资产”属性,激活万亿级沉睡资源。不可否认从政策发布到落地执行还有一段路要走,但随着技术的提升和制度的完善,最终“生猪活体转化为合法抵押物”等金融政策也将更真正服务广大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