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准确预估猪群体重对于评估猪只健康、生长速率以及确定适宜配种和上市时机至关重要。
不同地区的市场对猪肉产品有不同的重量要求,例如,西南地区可能偏好体重超过130公斤的猪只以获取更好的价格,而北方市场则倾向于大约115公斤的上市体重。
为了快速且方便地进行猪群估重,临床上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01 眼观并结合生长曲线评估
眼观估重法结合生长曲线评估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能水平。
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可以将误差控制在5公斤以内,而不熟练的人员则可能导致超过10公斤的偏差。
估重人员在进行猪体重估计时,并非仅凭直观观察,而是结合猪的生长曲线及历史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批次仔猪的日增重和上市日龄,以及猪群的平均日龄来推断个体猪的体重。
在健康的猪群中,例如70日龄的猪通常能达到30公斤左右,100日龄超过50公斤,而165日龄则可能超过115公斤。
这种预测方法的准确性较高,误差通常控制在5公斤以内,特别适用于均匀度高的猪群。然而,对于存在慢性消耗性疾病且均匀度差的猪群,预测的偏差会更大。
尽管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但由于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难以实现标准化操作。
02 基于地磅的样品估重
在一些配备有地磅的育肥舍、后备母猪舍等栋舍,可运用特定样品来估重全群猪只。
具体操作为定期驱赶中等大小猪进行称重,无需对全群所有猪称重,仅需选取 3 - 5 栏中等大小的猪。
随后结合猪群日龄与生长曲线开展体重校正处理。此评估方法虽需借助地磅且操作劳动量较大,但精确度相对较高,尤其适用于后备猪群体重管理以及家庭农场养殖户对群体体重的评估,误差通常可控制在 3kg 以内,不过样本选择是其主要偏差来源。
03 依据体长与胸围的预估法
当猪场未配备地磅却希望获得较准确体重时,可采用通过猪的体长与胸围来评估体重的方法。
首先测定猪的体长,体长则是用软尺自两耳连线的额顶中心点起,沿背线量至尾根的长度。
再依据相关计算公式预估猪的体重,这种方法预估准确率较高,误差一般在 3%以内,但猪的品种与胖瘦会对校正系数产生影响。
在进行测量时,应严格按照要求使用软尺确保测量位置的准确性,所有尺寸均以厘米为单位。猪的估重系数与其体型有关,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上等肥猪:(体长×胸围)÷142
中等肥猪:(体长×胸围)÷152
一般肥猪:(体长×胸围)÷162
例如,一头60-75公斤的猪,如果胸围为95厘米,体长为115厘米,则其体重可通过公式计算得出:(身体长度×胸围)/体重系数=95×115/162≈67.4公斤。
另一方法,胸围测量,其中胸围是用软尺沿肩胛骨后缘测量胸部绕一圈的长度,步骤为:
测量猪的胸围周长(例如1.27米)和体长(例如1.05米)。
计算胸围周长的平方,即(1.3 x 1.3) = 1.69平方米。
将胸围平方乘以体长再乘以系数69.5得到体重,即1.69 x 1.05 x 69.5 ≈ 123千克。
该方法通过多次测量猪群的体重、体长和胸围等信息,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的体重系数。
04 依据智能化软件测算平均体重
在当前的养猪产业中,智能化软件的应用已经能够实现对猪群平均体重的快速测算。多家专注于该领域的公司已经开发出相关的智能估重系统。
这些系统通常利用相机技术(如手机或固定的摄像头)收集猪的图像数据,并据此迅速计算出猪只的数量和预估每头猪的重量。
市场上已有成熟的移动摄像头巡栏机器人,它们可以每日自动对整个猪群进行重量评估、健康状态检查以及库存盘点。此外,为了精确测量饲料消耗量,料塔也被安装了称重设备。还有固定安装在出猪台走廊上的摄像头,用于自动估算上市猪的重量并进行计数,这有效防止了人为干预地磅读数的行为,确保了生物资产的安全。
这些智能化设备的估重准确性非常高,可以达到99%以上,而且处理速度快,能够同时处理大量数据,实现实时监控和计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