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猪场管理:科学应对高温,保障养殖效益
小何养猪小课堂
2025-07-11
976
夏日高温对猪场而言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猪的汗腺不发达,对高温高湿环境更为敏感,当温度高于24℃时便进入警戒状态,超过37℃且湿度达85%则进入紧急状态。高温不仅会导致种猪繁殖异常,还会使肥育猪生长性能下降、死亡率上升。做好夏季猪场管理,需从营养调控、防暑降温、保健措施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保障猪群健康。
优化营养供给,应对采食量下降
高温环境下,猪的采食量普遍会下降,严重时甚至减少40%,无法满足正常生长代谢需求。因此,优化营养供给是夏季管理的核心。
1、提高饲料能量浓度:由于采食量降低,需通过添加高能物质弥补能量缺口。可在乳仔猪料、哺乳母猪料中添加2-3%的脂肪粉、动植物油脂(豆油是较好选择)或葡萄糖,同时确保玉米等基础原料优质,饲料加工时选用合适筛片(乳仔猪和哺乳母猪可选1.2-1.5毫米筛片)。此外,夏季饲料易霉变,需添加1-2公斤/吨的霉菌毒素吸附剂,预防霉菌毒素危害。
2、多措并举提高采食量:首先要转变观念,让饲养人员重视采食量的重要性。通过增加饲喂次数(乳猪每天5餐、小猪4餐、中大猪3餐、哺乳母猪4餐),可提高7-10%的采食量;改变饲喂模式,如乳仔猪、肥育猪、怀孕母猪由干粉料改为湿拌料,哺乳母猪由湿拌料改为稀稠料,能提升10-15%的采食量;同时要保证饲料新鲜,避免因饲料变质影响采食。
3、保证充足清洁饮水:高温下猪的饮水量会增加50%以上,哺乳母猪每天需30-40升水,妊娠母猪需12-20升水,水料比应保证5:1。饮水器流量需达到每分钟1-2升,每5-10头猪配备一个,且每周检查2次。另外,提供10℃左右的冷水能刺激猪的饮水欲望,比26℃的温水饮水量几乎高一倍。
科学防暑降温,改善养殖环境
猪对高温敏感,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是减少热应激的关键,需根据不同猪群特点采取针对性方法。
1、优化猪舍通风与结构:猪舍应保证良好通风,进风口风速控制在3-5米/秒,可采用大功率排气扇实现轴向通风,替代传统吊扇。同时,通过加盖遮阳棚、种植高大乔木、在屋顶增设遮阳网或稻草、采用泡沫隔热层等方式减少太阳直射,降低舍内温度;猪舍西部可拉设2米宽的遮阳网(高度3米以上),避免直晒。
2、针对性降温措施:怀孕母猪可采用雾化喷雾降温系统,每小时喷雾4次,每次1-2分钟,保证每小时每头猪0.8升喷雾量;限位栏母猪可用低压滴水降温,滴水量控制在每小时2-4升。产房降温需兼顾母猪和仔猪,可抬高产床促进空气流通,优先使用湿帘降温,尽量减少喷雾或滴水导致的高湿度环境,避免仔猪拉稀。
强化保健措施,提升猪群抵抗力
夏季高温使猪群免疫力下降,易受疾病侵袭,需做好系统性保健工作,预防各类常见病。
1、分群精准保健:母猪产前产后7-10天,每吨饲料添加1公斤利高-44,产后肌注10-15毫升得米先,预防三炎症;怀孕113天肌注律胎素,助力同期分娩和恶露排出。乳仔猪可采用三针保健,或在3-7天注射易速达、断奶时注射瑞可新,断奶料中添加利高-44和阿莫西林,减少腹泻与呼吸道疾病。肥育猪饲料中添加利高-44或可肥素,预防回肠炎和呼吸道病,同时针对弓形体、附红细胞体高发情况,适时添加磺胺类药物和土霉素。
2、补充抗应激营养:高温应激下,猪群对维生素需求增加,每吨饲料(尤其乳仔猪和哺乳母猪料)可额外添加0.5公斤维生素C和0.2公斤维生素E,有效缓解应激反应。
夏季猪场管理需提前规划、精准施策,通过优化营养、科学降温、强化保健,为猪群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才能在高温季节保障猪场的健康良性发展,实现养殖效益的稳定提升。
打开“养猪宝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中国养猪网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