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与杂交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中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猪业科学
2025-07-09
1637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提升其繁殖能力既可以增加猪仔的出栏数量,还能提高养殖场的整体效益。近些年来,养猪行业迈向规模化、集约化进程,并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持续取得进展,运用科学技术提升母猪繁殖性能这一课题,已经成为养猪业相关研究领域所聚焦的热点方向。选育与杂交是提升母猪繁殖性能的两种重要技术手段,选育技术通过筛选和繁殖具有优良繁殖性状的母猪,逐步提高群体的遗传水平;杂交技术是将不同品种或是品系进行交配,借助杂种优势效应,使得杂交后代的繁殖效能得以有效提升。本文将对选育与杂交技术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中的应用进行剖析,以期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在养猪产业体系之中,母猪是最为关键的核心生产者。母猪自身的繁殖性能,会对养猪场的整体生产效率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进而影响养猪场最终所能达成的经济效益。繁殖性能好的母猪能够使产仔数增加、仔猪成活率提高以及延长母猪使用年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盈利水平。然而,母猪的繁殖性能受到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管理水平以及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1遗传因素
在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众多因素里,遗传因素占据着基础性地位。母猪的遗传背景、种群结构和基因多样性直接影响母猪的繁殖潜能。高遗传性状的母猪通常具有更高的生产潜力和更好的繁殖性能。根据生产实践可知,杜洛克猪在生长速度和肉质方面表现较好,但其繁殖性能较低,杜洛克猪在生产中经常作为终端父本使用,不建议作为繁殖母猪使用。大白猪和长白猪在繁殖性能上表现优异,产仔数多、母性好,更适合用于繁殖,因此常常作为繁殖母猪使用。在养猪业的发展进程中,选育策略的科学制定与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借助合理的选育手段,携带着优良繁殖性状的母猪能够被精准筛选出来,进而提升整个母猪种群的繁殖水平。母猪因品种各异,其繁殖性能会展现出极大的差别。因此,将选择繁殖能力强、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作为推动母猪繁殖力提升的基础,为养猪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1.2营养状况
营养是母猪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提高繁殖性能的基础,母猪在不同生理阶段(妊娠期、哺乳期、空怀期)对营养的需求存在差异。合理的营养供给能够满足母猪在繁殖周期中的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需求,有助于维持其生殖健康,提高受胎率、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营养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无论是营养供给过剩或是不足,都会给母猪的繁殖带来负面影响。能量不足会导致母猪体况过瘦,这将阻碍下丘脑的功能,抑制其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的生成,进而使得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的分泌量减少,最终造成母猪发情周期的退后。相反,能量过剩则会导致母猪过肥,使得子宫输卵管出现阻塞,造成母猪排卵数量的减少甚至会导致完全停止排卵,最终导致母猪受孕困难,甚至不发情,极大地影响养殖效益。
1.3管理水平
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和应激管理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饲养管理能够确保母猪获得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充足的运动,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应激反应,从而提高繁殖效果。后备母猪繁殖机能与其饲养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要使后备母猪繁殖机能良好,就得严格控制体况,保持膘情适中,不能过肥过瘦,且每天让它们适当运动,使肌肉强健,避免分娩时出现难产的情况,同时也能促进母猪发情。
1.4环境条件
在母猪养殖产业中,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环境条件。高温、高湿以及通风不良等恶劣环境容易使母猪陷入热应激状态,最终会影响母猪的发情周期以及排卵功能。饲养密度过大、猪群间发生打斗等行为同样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所以,为保障母猪的繁殖性能,应提供一个相对稳定且适宜的生活环境,其一要控制温湿度与通风条件,防止母猪因为高温高湿的环境发生热应激;其二需合理规划饲养空间,防止因猪群之间拥挤、打斗等机械性刺激以及外界的突然惊吓对母猪繁殖造成负面影响。
2选育技术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中的应用
在提升母猪繁殖性能方面,选育技术作用重大。通过合理的选育策略,能筛出繁殖性状优良的母猪,从而提升种群繁殖水平。选育方法主要包括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和基因选择。
2.1个体选择
个体选择是根据母猪自身的繁殖性能表现进行选择。通过母猪的生长速度、繁殖周期、产仔数、仔猪成活率等指标来筛选出繁殖能力强的母猪个体从而提高整个种群的繁殖水平。生长速度快的母猪一般具有更好的繁殖潜力,能够快速达到适宜的配种体重从而提高繁殖效率。繁殖周期短的母猪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多次繁殖从而增加年产仔数;产仔数多的母猪能够一次性产出更多的仔猪从而提高养殖效益;成活率高的母猪所产的仔猪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养殖环境。
2.2家系选择
家系选择在母猪选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系选择这一方法主要是根据母猪的父母、祖父母包括前几代的繁殖数据来评估母猪潜在的遗传优势,从而选择出家族背景中具有优良繁殖性能的母猪从而增加后代繁殖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家系选择需要建立完善的繁殖记录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详细记录每头母猪及其家族的繁殖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来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背景的母猪作为种用母猪。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养猪场进行合作引进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种猪从而丰富本场的遗传资源。
2.3基因选择
基因选择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对母猪的遗传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选择具有优良繁殖基因的个体,通过基因选择,可以精准地识别出具有高产仔数、高成活率等优良性状的基因,提高选育的准确性和效率。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分子育种技术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提供了新的途径,分子育种技术利用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基因芯片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母猪的基因组进行深度解析,筛选出与繁殖性能相关的关键基因或基因型,从而实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精准评估。这种方法能够加速育种进程,提高选育效率,且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对母猪进行早期选育,筛选出具有优良繁殖性能的个体进行繁殖,从而提高整个种群的繁殖水平。基因选择需要借助先进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对母猪的基因组进行深度测序,识别出与繁殖性能相关的基因变异。通过对基因变异的分析和比对,筛选出具有优良繁殖基因的母猪,作为种用母猪。此外,还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母猪的遗传基因进行改良,为养猪产业快速改良遗传基因或提高猪生长发育、优化肉质质量、增强抗病能力等性状提供了可行性的解决措施。
3杂交技术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中的应用
杂交技术是利用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差异,通过杂交组合产生具有综合优势的杂交后代,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杂交技术主要包括跨品种杂交、回交和复交。
3.1跨品种杂交
跨品种杂交是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品种进行杂交,以产生具有综合优势的杂交后代。这种方法能够结合不同品种的优点,提高后代的生长速度、繁殖能力和抗逆性。朱世平等对大白、长白母猪纯繁以及杂交的繁殖性能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白母猪纯繁以及大白×长白杂交的配种方式在提升繁殖性能方面表现较为优越,是适宜的选择。通过将肉用型品种(丹麦系杜洛克)与加系二元母猪进行杂交,可以结合丹麦系杜洛克的生长速度和加系二元母猪的繁殖能力,产生具有优良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的杂交后代。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和选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通过跨品种杂交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3.2回交和复交
回交和复交是通过与优良种群进行回交或复交,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优良遗传特征在后代中的表达。回交是将杂交后代与亲本之一进行交配,以保留亲本的优良性状,顾宝军等基于金华猪与大约克或长白猪的杂交后代,进一步采用金华猪种公猪进行回交选育,尽管回交一代出现了明显的毛色分离现象,但这些后代成功保留了金华猪的优良特性,如高产仔数和优质肉质,同时在体型、生长肥育性能和瘦肉率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且多数个体展现出类似两头乌的外貌和毛色特征。复交则是将两个不同品种的杂交后代进行交配,以产生具有综合优势的复交后代,基于20个欧洲本地猪品种和3个国际化猪品种的基因分型数据,通过模拟杂交后代的自合性(纯合性)持续性,评估了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这两种方法都能够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回交或复交策略。
4选育与杂交结合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选育与杂交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两大重要手段,二者相辅相成,当它们结合时可发挥协同作用。选育作为基础性工作,一般是通过筛选具有优良生长速度、繁殖性能和适应性的母猪作为杂交的亲本从而确保杂交后代能够继承优秀的遗传优势;而杂交则是一种手段,利用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遗传差异将它们之间的优势基因进行组合从而培育出具有高产仔数、高成活率等优良性状的后代。选育为杂交提供优良亲本,杂交则丰富选育的遗传资源,二者相互促进逐步建立起具有高繁殖效率、强适应性和抗逆性的优良母猪群体,从而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5选育与杂交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中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5.1遗传多样性下降
长期对母猪进行选育或杂交可能导致母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从而增加疾病风险和繁殖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是加强种猪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立种猪资源库从而保存不同品种的遗传资源;其次是采用多元化的选育策略结合传统选育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手段,提高选育效率的同时保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随后是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和选育技术从而丰富国内种猪资源。
5.2繁殖效率的稳定性
环境因素在母猪养殖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非常重大。为了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稳定性,应加强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和应激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其一可以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确保母猪能够获得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充足的营养;第二要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做到定期消毒、驱虫和免疫接种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也可以采取合理的应激管理措施减少母猪在繁殖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5.3新技术与管理手段的结合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与管理手段的结合应用将成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途径。可以利用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技术对母猪的繁殖过程进行精准管理和监测;采用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分析和基因工程等新兴技术对母猪的基因组进行精准改良;结合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母猪繁殖性能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这些新技术与管理手段的结合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6结论与展望
通过选育与杂交技术能够使母猪的繁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选育与杂交技术将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应加强对种猪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立多元化的选育策略保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应加强新技术与管理手段的结合应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和选育技术推动国内养猪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打开“养猪宝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中国养猪网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