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根
重庆养猪大户王德根,大赚了一笔。8月底,德康农牧发布财报,1~6月,公司营收超94亿元,利润近18亿元。按照现在增速推算,预计今年收入将达200亿元。
王德根农民出身,做畜牧业生意十余年,将单一的家禽业务扩大至生猪养殖、家禽育苗、饲料生产及食品深加工领域。
2023年,德康农牧生猪出栏量超700万头,位列国内生猪供应商第6位。
去年底,王德根在港交所敲钟。在“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他与妻子张强,以80亿元财富值,位列第2895位。
周期扰动
王德根的养殖生意,要看环境,有周期规律。
今年1~6月,德康农牧毛利率为12.4%,而去年同期则为-5.2%。
“生猪、鸡价回升。”公司解释。今年截至6月末,出栏的3.64亿头猪,是王老板的业务基本盘。上半年,“销售生猪”收入74.49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近8成。
国内猪周期每轮通常持续4年,这与生猪生产周期密切相关。
从德康农牧的报表上,也能窥见周期波动。
2020~2023年,德康农牧利润坐上过山车,4年累计亏了6.5亿元。
2020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公司利润36.08亿元;2021年,猪瘟结束,产量回升,亏掉31.73亿元。2022年,肉猪均价回暖,王德根赚了9.1亿元;去年,价格再次下探,又赔19.92亿元。
今年以来,生猪产能下降,猪价逐步回升。王德根的猪肉生意又有起色。上半年,德康的生猪平均售价,较去年同期上涨4.1%。
不只生猪业务,1~6月,公司的商品鸡价格,同比上升7.1%。家禽板块半年贡献15.43亿元,增长约1%。
“主要是由于市场价格上升,导致商品猪及商品鸡的估值上升。”王德根在财报中解释。
赚钱还有一重原因。今年上半年,玉米、小麦、豆粕等主原料,价格下降,商品猪及商品鸡平均成本,也少了14.4%及11.9%。
扩张迅猛
生猪帝国,扩张迅猛,起点却是小小的家庭农场。
2013年,重庆德康从一家加拿大生猪基因公司进口约800头种猪,建立“一号家庭农场”,走上自有生猪养殖路。
特殊之处在于“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即德康负责供应断奶仔猪,农场主负责育肥成商品肉猪,再将其交还公司,赚取一定费用。“整体的资本投入更低,带来更优的投资回报,且更易实现规模扩张。”
2015年,王德根收购智威农业50.5%股权。4年后,他又在广东英德建立黄羽肉鸡基因库和育种基地,同步进口500头种猪,组建终端父本群,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公司配套了家禽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岭南黄”系列国家畜禽审定新配套系等,并升级为“二号家庭农场模式”,即“家庭农场+自营农场”。
王德根依然与农场主合作,提供二元杂交母猪、公猪精液、饲料、疫苗及兽药等,农户参与饲养父母代种猪并配种,到生产仔猪直至育肥出栏的全过程。
德康农牧已与超过2500家家庭农场达成合作。
自营农场方面,需要雇佣人力进行规模化育种、育肥等。前期投入大,但能直接控制生产效率和质量。
王德根计划进一步扩展核心业务产能。上市拟募集资金中,一半将用于“拓展现有生猪和黄羽肉鸡养殖业务”。
垂直整合
生猪养殖产业,资产重,链条长。上游有饲料、设备、动物保健,中游有种猪供应、养殖公司,下游则是交易商、屠宰公司等。草根出身的王德根,在10余年间,硬是打造出了全链条。
王德根出生于重庆合川的一个农民家庭,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1999年加入华西希望集团旗下的饲料公司,4年后,升任华西希望副总裁,主管饲料经营。
2011年,王德根以1040万元收购重庆特驱42%的股权,做大生猪及家禽业务。次年,公司更名重庆德康,即德康农牧前身。
公司二股东陈新育,原名为刘永美,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三哥。
早年,刘家兄弟共同创办了育新良种场,分家后,陈育新扩大饲料业务,1997年创立华西希望集团。
结缘于饲料生意,王、陈二人对此很上心。去年,公司研发开支2.2亿元,同比增长超1成。重点是“完善饲料成本控制技术体系”。例如,研发低蛋白日粮技术和低玉米、低豆粕日粮技术,在主要饲料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时,快速调整配方。
德康农牧靠卖饲料原料等辅助产品,上半年收入4.14亿元,比上年同期翻了两倍。
截至2023年,公司商品肉猪较国内市场主流品种“110公斤”,上市日龄提前12天,料比降低0.1,1头生猪边际贡献增加约100元。
公司业务还向下游延伸,拟将上市募得资金的15%,用于发展食品加工业务,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去年10月,德康农牧在宜宾食品加工厂项目的屠宰场开始营运,目标年屠宰量超300万头生猪;王德根还与德国综合肉食品企业“通内斯”,在眉山合资建设屠宰场,投产后年屠宰超200万头生猪。
王德根的生猪帝国,将继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