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雨天赛跑 打响玉米“保卫战”
齐鲁晚报
2025-10-14
1750
到10月12日,山东泰安的连阴雨已持续20多天。在宁阳县伏山镇大梁王村的泥地里,江苏宿迁来的履带式收割机“突突”碾过泥水。不远处的宁阳科委迅盛农机合作社里,周边农民正不断往这里送粮食烘干。
这是宁阳抢秋收的关键场景。从农户杜新良跨省找农机,到合作社撑起“烘干保障网”,每个环节既有抢收抢烘的拼劲,又有颗粒归仓的底气。10月12日,记者扎进伏山镇的田间地头,直击这场细雨中的“抢收战”。
履带机跨省解困
农户越过“烂粮关”
10月12日上午,伏山镇大梁王村的杜新良站在自家玉米地里。虽然还下着小雨,但看着眼前的履带式收割机,他的愁容减了一半。连阴雨把地泡得透湿,轮式收割机根本进不来,有的玉米棒上已冒出星星点点的霉斑。他剥开一个玉米向记者展示:外皮看着还算完好,掰开后,霉点像小黑痣似的嵌在籽粒缝里。“这几十亩玉米,不少都这样,再拖几天,就全烂在地里了。”
之前找收割机时,杜新良联系了十多个农机手,得到的答复都一样:“履带机都在抢收,暂时没空闲。”直到10月11日晚上得知江苏宿迁的宋祖广师傅正连夜往这边赶,才让他安下心来。12日凌晨三四点,宋师傅的车到了宁阳,杜新良早早就在镇政府大院附近等着,天刚亮就领着收割机往地里赶。“外地师傅愿意来不容易。”杜新良一边帮着清玉米秆一边说。
地里的泥裹在裤腿上,沉得晃悠,履带式收割机“突突”穿梭。机器效率高,杜新良找的又是3行履带机(一次性收割3行玉米),一亩收费120元,“比雇人快多了。”一旁的运粮车上,肥城安驾庄镇来的肖女士正帮着搭手。“之前收花生,我总找老杜借农机;这回听说他缺拉粮的车,我一早就从安驾庄赶过来了。”她抬手抹了把脸上的雨珠,又说:“都是种地的,谁没个犯难的时候?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烘干塔昼夜运转
保粮干爽颗粒归仓
上午10点多,收好第三车玉米粒,杜新良让孩子运往附近的科委迅盛合作社,他在地里盯着收割机。但他的心里还悬着:“上两车都是按的6毛一斤,不知道这车给多少价,合作社按水分和发霉程度定价,每斤5毛到6毛不等,人家也有成本,咱理解。”
科委迅盛合作社的大院里,负责人董科委的父亲董广吉检查了这车玉米粒,对杜新良的孩子说:“你们的玉米粒水分实在太高了,只能给5毛8一斤。”随后他话音又起:“咱都实在,你种地不容易,我也得顾着成本,互相商量着来。”
董广吉转头向记者解释,“不是我压价,你看这桶玉米,原来这是15斤多的湿玉米,烘干后只剩8斤半。”董广吉拎起一把烘干后的玉米粒说,“国家标准是水分不能超过14%,我这烘干塔得24小时盯着,一点也不敢松劲。”他指着身后的烘干塔,塔身还沾着新漆的痕迹:“这塔连配套设施一共花了100多万,今年刚建好就赶上连阴雨,从9月底到现在就没停过。”说起合作社的由来,董广吉说:“2015年之前,我单干农机,收粮、耕地都得自己跑,效率低还顾不过来。后来镇农技站的人跟我说,‘你农机多,联合几户成立合作社,能帮更多人’,我就响应政策组了队。”如今合作社有不少机械设备,能统一调度,烘干、储存、销售一条龙,“既方便了农户,我们也有奔头。”
13公里外的鹤山镇富润合作社,同样一片忙碌。负责人刘冬生介绍,合作社里共有9台循环式烘干设备和1台200吨连续式烘干塔连轴转,排气口的白汽在雨里凝成小水珠。“从9月12日到现在,机器就没歇过,一天能处理600吨湿粮,折成干粮有420多吨。”刘冬生擦了擦额头的汗,“农户收了粮没处晒,运到这儿随到随烘,24小时不停。”
目前,宁阳县富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已调配20余台玉米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等农用机械,成立3个机收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助农抢收,大大提高了秋收效率。截至记者发稿时,已助农收割玉米15000余亩,收储玉米12000吨、烘干7000余吨。
百万补助+农机调度
宁阳“组合拳”全链保收
连绵阴雨下,宁阳抢秋收的“组合拳”打得扎实。记者了解到,政策层面,宁阳县委县政府设立150万元秋收专项补助,按乡镇种植面积和收获进度差异化补贴,调动基层抢收积极性;200万元小麦良种统供资金已落地,820万斤2025年度小麦良种已全部统供到位,为秋播备足“种子家底”。
农机调度方面,全县履带式收割机总量已达125台,剩余40台缺口将尽快调配到位;100万平方米临时晾晒场地(约1500亩)已启用,优先保障种粮大户,剩余40万平方米(600亩)缺口也将尽快落实,彻底解决“晾晒难”问题。
乡镇层面,伏山镇成立秋收专班,建立“每日调度、实时响应”机制,统筹21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6台履带式收割机(含20台外地调入)“歇人不歇机”抢收;6台烘干塔以每日750吨的处理量满负荷运转,目前全镇已完成2.6万亩玉米收获,占总面积的41.2%。
打开“养猪宝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中国养猪网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