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挺价难掩产能过剩!6月25日猪价“虚涨”背后暗藏回调风险
中国养猪网
2025-06-25
1933
2025年6月25日,国内生猪市场呈现“稳中微涨、动能不足”的复杂格局。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较前一日小幅攀升至14.46元/公斤,但区域分化特征显著,华东地区部分省份标猪报价突破7.5元/斤,而北方多地实际成交价仍徘徊在7.0-7.2元/斤区间。这种“数字上涨与实质滞涨并存”的现象,折射出当前市场多空力量的深度博弈。
从供应端看,市场正处于产能释放与主动调控的交织期。尽管去年四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调减至4039万头,但受繁殖周期影响,2025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仍处高位,理论供应量同比增幅达3.6%。值得关注的是,养殖端通过“控重出栏”策略改变了供应节奏——6月中旬集团猪企日均出栏计划环比增加12%,但通过提前出栏小体重标猪,有效缓解了短期供应压力。与此同时,二次育肥群体在猪价跌破14元/公斤后加速入场,华北、华东等地出现“标猪转育肥”的特殊现象,导致市场呈现“标猪紧俏、大猪过剩”的结构性矛盾。
需求端则持续受制于季节性淡季与替代效应。高温天气下,屠宰企业日均开工率维持在27%-28%的低位,白条走货价涨量缩特征明显。监测数据显示,6月24日全国猪肉批发价虽回升至20.29元/公斤,但同比仍低14.3%,反映出终端消费的疲弱本质。替代品市场则呈现“此消彼长”态势,鸡蛋价格连续三周下跌至6.8元/公斤,刺激禽肉消费分流猪肉需求,进一步压缩猪价上行空间。
区域市场的分化演变成为重要观察窗口。华东地区凭借养殖集中度高的优势,通过“缩量挺价”策略实现价格突破,山东、江苏等地规模场标猪成交价单日上涨0.1元/斤,但实际外调量减少导致周边省份供应偏紧。反观北方市场,东北产区受持续降水影响,生猪调运受阻导致局部价格虚高,吉林等地屠宰企业出现“有价无市”现象,实际成交价较挂牌价低0.2-0.3元/公斤。这种区域价差已引发跨省调运套利,预计未来一周将逐步平抑价格波动。
短期来看,6月末的猪价走势或将呈现“先扬后抑”特征。集团猪企为完成半年度出栏目标,可能在6月28日前后集中放量,叠加高温导致的消费淡季深化,价格存在回调至14元/公斤的心理关口。但考虑到饲料成本支撑(豆粕价格稳定在3200元/吨)及政策托底效应,下跌空间预计有限。中长期而言,三季度末的开学季与中秋备货可能推动价格回升至15.5-16元/公斤区间,但能繁母猪存栏仍处高位的基本面,决定了全年猪价中枢难以突破17元/公斤。
面对复杂市场环境,养殖主体需警惕三个关键风险点:一是二次育肥集中出栏可能引发的踩踏效应;二是冻品库存高企对现货市场的压制作用;三是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的常态化压力。建议采取“分批出栏+适度压栏”的动态策略,在保持现金流安全的前提下,把握季节性波动机会。对于中小养殖户而言,依托合作社或龙头企业进行代宰代销,或是应对市场波动的有效路径。
打开“养猪宝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中国养猪网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