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压力“围剿”,广西猪价“跌跌不休”,9月能否触底反弹?
卓创资讯、新华财经、广西畜牧业协会
2025-09-14
2036
多重压力下,近期广西猪价持续走低,从9月6日开始,广西猪价已连续6天成为全国猪价“洼地”。统计显示,目前广西猪价已是22个省份中的最低价,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0-1.4元/公斤,部分低价区域甚至已跌破成本线。
一、供应端:产能过剩叠加集中出栏,供应压力陡增
当前广西猪价承压的首要原因,是供应端持续放量,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数据,二季度末生猪存栏同比增长4.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增长1.0%;上半年生猪出栏增长4.7%。2025年1-7月,广西定点屠宰量同比增幅达38%,远高于周边省份广东(12%)、湖南(9%)。
在此基础上,9月养殖端生猪计划出栏量环比明显增加:一方面,10个月前广西母猪存栏处于阶段性高点,这批母猪繁育的仔猪于本月集中达到出栏标准,直接推高了适重标猪的供应量;另一方面,8月生猪出栏节奏偏慢(出栏计划完成率仅94.13%),部分猪源推迟至9月出栏,进一步加剧了供应压力。
据卓创资讯统计,9月广西集团猪企的出栏计划增幅达9.29%,中小散户的出栏量也同步增长。
二、外调端:渠道双重受阻,过剩产能难以疏解
作为生猪主产区,外调本是广西缓解本地供应压力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外调渠道面临双重阻碍,过剩产能难以向外疏解。
对粤调运:政策制约+广东自给率提升
尽管广西猪价较广东低2.0-2.5元/公斤,但两地执行的“点对点”调运政策制约了调运规模;且今年广东猪肉自给率提升至78%,对广西猪源的依赖度明显下降,日均调入量从年初的2.1万头降至1.3万头。
对北方销区调运:价差难覆盖成本
广西与北方地区猪价价差约1.6元/公斤,但广西至华北主销区的运输距离超2000公里,加上检疫、损耗等成本,价差不足以覆盖调运总成本,贸易商外调基本无利可图甚至面临亏损,导致北方外调渠道基本停滞。广西跨省调运量环比减少12%,本地猪源被迫就地消化。
三、环保行动:短期加速猪场出栏节奏
近期广西推进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行动,虽长期有利于行业规范发展,但短期内加速了部分猪场的出栏节奏,对猪价形成利空。
据《广西日报》报道,7月3日全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召开,要求查清污染源头与排污主体,对40个畜禽养殖县启动环保大排查;同时加大漓江、九洲江、南流江等重点流域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检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天坑、溶洞、地下河等禁养区"target="_blank"rel="noopener">禁养区和生态敏感区的日常巡查与执法检查,严打非法排污行为。
为避免因整改停产导致损失,部分未达标猪场选择在9月集中出栏存栏生猪,甚至直接清栏退出,进一步加剧了短期供应压力。
四、疫情因素:点状爆发但影响相对有限
非洲猪瘟疫情也曾给广西生猪产业带来冲击。7月25日,广西农业农村厅通报那坡县发生1起非洲猪瘟,此后广西部分地区(尤其是钦州、防城港等与越南相邻、易输入生猪的区域)严查生猪流通。疫情发生后,养殖户为减少损失纷纷抛售生猪,市场供应短期内大幅增加,猪价应声下跌,一度快速进入“6元区间”。
不过,从当前情况看,“非瘟”疫情对广西猪价的影响相对有限。据卓创资讯,广西“非瘟”呈点状爆发,尚未形成区域性扩散;由于范围较小,未引发养殖户大规模出栏,生猪存栏量未受明显冲击。
综合来看,当前广西生猪市场的利空影响仍在持续,预计9月内广西地区猪价仍有下滑空间,多数区域或将陆续出现12元/公斤以内的价格。要缓解广西猪价的低迷困局,需从供应调控、外调渠道疏通等多维度协同发力。
打开“养猪宝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中国养猪网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