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良好的管理是猪群实现高产的基础。无论是规模化猪场还是家庭农场,后备猪的培育在整个生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充足和良好的后备猪可以及时地替换掉场内生产性能低的母猪,保持场内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为猪场补充新的优质猪源,发达国家的养猪生产成绩远远高于我国,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有着完善的后备猪补充及生产母猪淘汰制度,因此做好后备猪的选育和管理对猪场生产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后备母猪的概念
后备猪指的是4~5月龄到初配前准备留作种用的公、母猪。这段时间后备猪生长较快,处于体脂肪沉积的高峰期,已接近性成熟,一些地方猪种此时已能正常发情配种,后备母猪主要指这个阶段的母猪,后备母猪的年更新率根据猪场具体情况和母猪体质的决定,一般情况下,年更新率在30~40%。
二、后备母猪的引进和选留
2.1后备母猪的引进
2.1.1制定引种计划
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养殖规模制定引种计划。充分考虑引种时间、养殖场地安排、市场需求、养殖数量、成本投入、隔离场建设等各个要素。责任落实到具体相关负责人,确保引种环节连贯。对于饲养空间充足的养殖场,可以减少引种次数,增加单次引种的数量,降低疾病风险。
2.1.2选择安全种猪场
从安全种猪场引进种猪是确保猪只健康的基础。同一批次的猪应尽量从同一个养殖场引进,避免混合引进不同养殖场的种猪。禁止从疫源地或受威胁区域引种,引种地区的生猪养殖最好受地方政府的保护与支持,并且生产水平高。查验种猪场的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选择规模适宜的种猪场。引种的数量和质量应满足自身需求。引种养殖场内部应具有规范的设备管理、先进的养殖理念、完善的防疫制度以及售后服务体系。同时应考虑引种成本,在引种前调研市场价格,选择满足基础条件的同时,选择价格合适的养殖场。为了降低在引种方面的经济投入,尽可能选择距离较近的种猪场,减少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成本增加以及感染疾病风险增高。此外还应考虑引种养殖场的卫生管理条件,尽可能选择与本场养殖环境差别较小的猪场,保持环境的一致性有助于降低猪只的应激反应,提高其生长水平。
2.1.3选择优质种猪
(1)选择优良品种
在选择种猪时,应查阅其品种系谱详细档案。选择生产性能优异,抗病能力强的优质品种。并保证所引进的种猪与所查阅的档案相符合,血缘纯正,遗传特性稳定。
(2)选择健康种猪
仔细观察所引进种猪的健康状况,其中包括精神情况、采食状态以及饮水情况等。挑选个体进行详细检验,观察个体状态,保证种猪群体总体健康,个体生长发育水平良好。同时要保证引进的种猪耳标清晰,便于分辨。
(3)种母猪的选择
种母猪应该乳头完整、分布均匀,肢体发达,反应灵敏,乳头数量在6对以上。
2.2后备母猪的选留
2.2.1选留后备原则
选留后备重点是为繁衍储后备力量,繁殖性能是后备猪选择指标中最重要的1个指标,不能有任何缺陷。其次本着长久使用原则,一定要保证健壮的体质。生产中重视下列几点:
(1)体型、头形、耳形及毛色等外貌特征要符合本品种特征。
(2)生长发育正常,精神活泼,膘情适中,有效乳头至少6对以上,2排乳头左右对称、间距适中。
(3)不能有遗传性疾病,因为遗传疾病首先影响猪群生产性能的发挥,其次会给生产管理带来许多不便,严重的可造成猪只死亡。选留时不能有疝气、隐睾、偏睾及乳头排列不整齐等。
(4)个别后备猪免疫后抗体水平异常低下也不可作种用。
2.2.2选留操作
(1)产房初选
从仔猪出生开始,一般对1~3日龄初生仔猪进行初选,合格种猪打耳缺或者耳牌,选留标准:符合本品种特征,健仔(出生体重大于0.9 kg),活力好;有效乳头分布均匀正常,杜洛克至少6对,长白,大白至少7对,同窝无任何遗传缺陷,毛色符合相应品种特征,阴门正常、大小适中。母猪一窝留两头,优秀血缘尤其是血缘稀少者后代全留。
(2)保育二选
在保育结束前2周(56日龄)左右进行二选,此时主要是根据体质、外形尤其是肢蹄进行选择。以下情况予以淘汰(去势)A、疝气、花斑、耳被咬严重以致耳号不明者;B、发育迟缓的弱仔;C、生殖器官发育差者;D、趾蹄小、趾头之间间距小、蹄裂、蹄掌磨损者。不合格的种猪及时淘汰销售,将其他合格种猪及时筛选到合格种猪群里,种猪保育下转到育成后,降低合格种猪的饲养密度
(3)育成三选
在仔猪50 kg左右进行三选,将生长发育受阻,应激敏感的入测猪淘汰育肥,将同窝中生长稍慢的育肥或销售(体重低于全群平均体重的);三选主要针对生长缓慢以及处于亚健康的猪只。规模化种猪场会在165日龄左右对外貌合格的种猪进行集中测定,测定的数据主要有猪只活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将测定数据录入GPS育种软件,计算出每头种猪的指数再根据猪只外貌评定分数(表2)进行选留后备猪,选种率保持在20%左右。此过程中将体质衰弱、肢蹄存在明显病患、体型有严重损伤者如体长过短、肚囊过肥、后躯欠发达以及乳头发育存在缺陷的猪只进行淘汰出售。
(4)配种前四选
待种猪7¯10月龄时进行初配时选择,该阶段的主要依据是个体本身的同胞或半同胞的繁殖性能,外貌应选体型长、腹部较大而不下垂,后躯较大,乳头发育好的母猪留作种用,所有种母猪不能有瞎乳头、内翻乳头、或凹陷乳头,乳头所在位置没有过多的脂肪沉积,而且至少要有2~3对乳头分布在脐部以前且发育良好,因为靠近前面的乳头泌乳量较高,前2~3对乳头的发育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母猪的哺乳能力,同时考察母猪发情与受胎情况,公猪的精液质量与配种表现,对于7月龄毫无发情征兆,在一个发情期内连续配种三次未受胎的初产母猪予以淘汰。除此之外生长发育差,再现遗传疾患,发生严重传染病,发生普通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不能康复且有繁殖障碍者也必须坚决淘汰。根据需要,最后判定进入基础群的优良后备猪。
三、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3.1饲养密度
不同阶段后备猪适宜的饲养密度如下:保育阶段为0.7 m2/头;中大猪地面平养为1.1~1.2m2/头,漏粪地板饲养为0.8~0.85m2/头;配种阶段后备猪地面平养为1.5 m2/头,漏粪地板饲养为1.2m2/头,也可根据栏位面积分配后备猪数量,后备母猪一般小群饲养。5~8头一栏。
3.2营养水平
后备猪的日粮能量为12.5 MJ/kg、粗蛋白为15%、赖氨酸为0.7%,钙0.9%~1%、磷0.7%~0.8%。维生素营养上,维生素A用量15000IU/kg;维生素E推荐量为60~80IU/kg,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50mg/kg,叶酸100 mg/kg,生物素0.2mg/kg。
3.3合理喂料
根据后备猪群膘情情况和配种计划建立优饲、限饲计划,让其在一段时间内体成熟与性成熟均衡发育,从而确保正常发育和正常发情,以期获得最长的利用年限和最佳的繁殖力。有条件的可定期称量,与生长发育标准比较优劣,并为调整饲养标准提供依据。生长期(进猪~70 kg)为保证小母猪的身体得到充分生长发育,应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培育期(70~100 kg)要保证小母猪具备良好的体况,要供给充足的Ca、有效P和多维,适量添加含纤维素多的青绿饲料、麸皮等,但要限制能量的摄入。诱情期(100kg--第一次发情)应采用后备母猪料饲喂,仍需限饲。适配期(配种前10--14d)应进行短期优饲,比正常料量多1/3,同时根据母猪的体况可适当地在饲料中加拌一些营养物质,以增加背膘厚度和提高排卵数量。
3.4情期管理
饲养管理人员要密切注意观察后备猪初次发情的时间,5月龄之后要建立发情记录,6月龄之后划分发情区和非发情区,以便于达7月龄时对非发情区的后备母猪进行系统处理。发情猪以周为单位按发情日期进行分批归类管理,并根据膘情做好限饲、优饲计划和开配计划。在初情期前采取短期优饲法能够刺激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升高,显著地增加初情时的排卵数,同时可调节血中胰岛素和类胰岛素因子。后备猪第一次发情一般不配种,安排10--14d短期优饲,在第2或第3次发情时及时配种。初配月龄可根据背膘厚和体重来确定,若配种过早,其本身发育不健全,生理机能尚不完善,会导致产仔数过少及影响自身发育和以后的使用年限。后备母猪一般需达到7.5月龄、体重要达到110 Kg以上、背膘厚在18--22 mm时配种,产仔数及各种生产性能较为理想。
3.5诱情与发情
在养猪生产中后备母猪发情推迟的现象比较常见,轻者推迟1~2个情期,重者可能会达到12月龄仍未有发情表现,因此应重视发情和诱情常见的诱情方法有:
3.5.1增加舍内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后备猪的发情和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有很大的关系,有的猪场猪舍跨度比较大且窗户面积比较小,舍内光照度不足,从而导致母猪性激素分泌不足不能正常发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方法一,增大窗户面积以提高采光率,但是增大窗户面积可能会影响猪舍冬季的保温效果。方法二,增加人工光照,虽然用电量增加会带来饲养成本的增加,但是这种方法因其简便易行的优势,方法三,有条件的定期进行舍外活动是刺激发情的可行方法,但这种做法给后备母猪的档案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所以采纳者不多。
3.5.2公猪刺激
诱情公猪一般选用性欲较强、肢体动作和语言丰富的公猪,这样的公猪诱情效果较好。公猪刺激一般是指近距离的身体接触,即将公猪赶进母猪栏里进行近距离接触,让其爬跨、追逐。另一种方法是让公猪从母猪栏边的走廊走过刺激母猪发情,该方法可以使发情母猪表现出发情症状,但对未发情的母猪并没有太多的刺激作用。所以猪场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目的选取不同的公猪诱情方法。
3.5.3增加饲料中维生素E、维生素A和硒的含量
正常情况下我们所用的饲料是全价料,营养成分全面充足,但是由于维生素E、维生素A等在贮存过程中易被氧化,所以如果保存不当易造成饲料中缺乏以上几种成分。所以,该阶段及时在饲料中补充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A等维生素和硒等微量元素也会对后备猪的发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5.4增加后备母猪的运动量
增加运动可以激活身体的各种器官,其中包括卵巢,运动会促进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能促进促卵泡激素释放,通过不同的激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刺激母猪的发情。许多有经验的饲养员对待不发情母猪采用混圈、倒圈和驱赶运动等方式都取得了不错的诱情效果。
3.6疾病防治与保健工作
做好免疫和驱虫工作,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和本场内的疫苗接种情况,及时进行各种疫苗的预防接种。接种疫苗前适当限料,并于接种3d前开始添加亚硒酸钠VE或在注射前1d添加维生素C,以减轻免疫应激。定期进行伪狂犬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检测,发现野毒个体及时淘汰。免疫规程最好是按照供种场提供的免疫程序,根据后备猪的日龄进行操作,保证免疫的连续性。后备猪饲养期间一般进行2次驱虫健胃,进场后第2周开始驱虫,配种前一个月再驱虫一次,所选药物应为广谱驱虫药。在用药期间同时用1%--3%敌百虫水溶液对猪体和栏舍喷洒控制体内外寄生虫,能使驱虫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