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管理制度的作用是让猪场管理更简单、更简洁、更高效,制度的作用主要有下列四方面:
1.指引作用:让场内人员知道应该做哪些,应当怎样做,要达到那种标准。如:有《免疫操作规范》的指引,给配怀舍成年母猪注射疫苗,员工知道如何稀释活疫苗,知道该选用哪个型号的针头。如:笔者到某场巡查时,发现技术员对体重200多斤的育肥猪,用12*25的针头进行注射(应该用16*38的针头,不然,影响注射效果),归类到底,就是缺乏管理制度的指引。有时候,没有管理制度指引,场内人员感觉对生产或生活中的工作一头懵,不知道该做啥,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做到那种标准。
2.约束作用:让场内人员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如:有《猪场大地磅管理制度》的约束,车辆过磅前,过磅人员必须先检查车辆和地磅设备,然后再去称重。如:有《猪场衣物标识管理制度》的约束,场内人员不能乱穿别人的衣服。
3.评判作用:标准统一,对违反者,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处理。如:有《猪场淋浴更衣室管理制度》的评判,员工不洗澡从脏区直接到净区。按规定批评即可,无论是张三违反,还是李四违反,或王五违反,处罚标准统一,并一致,便于管理。
4.管理作用:要依据制度管理猪场,不要依靠人员管理猪场,依赖人员管理猪场会很累,也很忙,效果不一定好。不要让某些个人凌驾于管理制度之上。如:分娩舍21天断奶时,体重低于3.5千克的仔猪无条件进行淘汰,是管理制度规定如此操作,而不是张总或李总随意说的要如此操作。如:对违反制度的员工进行批评,不是张场长或李场长批评员工,而是管理制度批评员工。
要想让猪场的各项管理制度发挥作用,首先,要判定某制度的必要性,要为解决哪类问题,或规范哪个方面,才去制定猪场某项管理制度。如:本猪场只要几本专业书,三五位人员,通过日常沟通交流就可解决,则没有必要制定《猪场公共图书管理制度》。如:猪场有几百本图书,五十位人员,且存在部分人员借书长期不还(超过2个月),或部分人员对图书故意损坏,严重影响其他人阅读。这种情况,需制定《猪场公共图书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够本场使用即可,满足本场生产或生活管理需求即可。
其次,管理制度需符合本场实际,可行性强,便于操作和执行。制度的要求不能太严格,也不能太松散。制定的标准太松散,达不到管理效果;制定的标准太严格或脱离实际,会给人员造成负面情绪,乃至造成人员严重流失。如:《猪场宿舍管理制度》,要求:场内人员被褥叠放整齐,宿舍地面无大块垃圾即可,没必要非按照部队的管理要求,必须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地面一尘不染等那种程度。
再次,对新下发的管理制度,需要场长对人员进行培训,将制度广而告之,让大家先参加培训,让大家知道有这项制度,并且能按照要求做到。培训结束,最好让人员在培训记录上签字(签本人姓名)后,再将制度执行。某场下发新管理制度,员工张三(化名)已参加培训并签字。张三(化名)违反制度时,场长对其批评和纠正,张三(化名)不服气,说自己不知道。等将张三签字的培训记录拿出来时,张三自己赶紧道歉,表示心服口服,并接受批评,对自身不当行为进行改正。
此外,场长还需做好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纠正和通报。对做的不到位的,或执行存在偏差的人员,及时妥善沟通交流,使人员的操作到达标准。
或许只有这样,猪场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