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猪批次化生产技术被诸多猪企的引用,对我国的养猪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2018年末非瘟的流入我国之后,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诸多精准批次生产类型在猪场的实际应用场景。经过深入地研究探索发现,常见的8个批次生产类型中有7个,非但不能对养猪生产起到正向的作用,反而降低了生物安全防范的门槛,对猪企的生物安全防范迫害极大。
笔者通过生产实践发现,一个精准批次生产类型的选择必须遵循地域、生物安全、人效及产量同时满足的原则,才能被付诸到真实的生产现场当中去,否则出现非瘟横溢,蓝耳肆虐的情况就是必然。同时我们发现,生产上出现这样的场景,究其根本是批次生产类型本身所对应的猪场猪群流转环节和人效所致,不关乎规模和猪场的硬件条件,且不可逆。
笔者用数据模拟的方式把各个批次生产真实场景还原出来,指出相应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和使用。有不足之处,欢迎广大养猪志士同仁批评指正。
1、各个常见精准批次类型猪群轮转和人效的真实应用场景的数据模拟:(备注:红色部分是转群、出栏时间节点,即猪群轮转时间节点;所有时间节点的叠加即为人效。)
2、生物安全真实数据模拟
3、各个精准批次生产类型年产胎次生产上限的数据模拟
4、总结
▶(1)关于猪群轮转及人效:
通过猪群轮转及人效附图的数据可以发现,1周批、2周批、3周批、5周批及18天批在此环节,断奶转保、保育转肥及肥猪出栏(肥猪出栏日龄:196日龄-203日龄)的时间点比对,这6个精准批次生产类型,生物安全防范的强度在时间维度和人效维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对非瘟的防控及蓝耳的阻断几乎是空谈,没有任何保障,尤其是一条龙生产的猪场,更为严重;所谓的分点式饲养只不过是把问题延续到了另一个生产空间维度和场景当中,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2)关于空栏天数:
通过1周批、2周批、3周批、4周批、5周批、18天批及36天批的空栏天数发现,在此环节,凡是在产房段、保育段及育肥段的空栏天数是7天的生产批次类型,时间过于仓促或者甚至不够,尤其是一条龙生产的精准4周批在冬季寒冷的我国东北3省就、新疆及内蒙几乎没有应用场景,小规模及硬件设施较差的猪场表现更为突出,因为这些地区的冬季栏舍清洗方式几乎以浸泡为主,栏位清洗及干燥需要更长的时间;
▶(3)关于效率:
年产胎次数值是繁殖效率的具体体现,除1周批21天断奶、4周批、及5周批外,其他批次并不能满足当下的猪场生产繁殖效率需求,有待提高;栏位利用率最低的是精准3周批生产;
▶(4)关于建设成本:
应精准时间点的确定性和猪群轮转的必须性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限制,任何规模的3周批在保育及育肥段不得不分别多设计建造1个单元来满足生产的需求,导致3周批生产在栏位设计建造费运中尤为突出,且使用效率最低。
5、小结
综上所述,以上8个常见的精准批次生产类型中仅36天批,在地域、生物安全、人效及头均母猪建设成本才能满足低中产母猪的生产需求,但年产胎次及断奶头数的上限仍是诟病,断奶在12头以上的猪场需要有新的精准批次生产类型来满足。
6、关于高产母猪精准批次生产类型--37天批的论证
▶(1)36天批断奶头数与断奶重上限的探索:
即:36天批的生产上限是12.9头,极限断奶重为5.8kg/头。
▶(2)37天批断奶头数与断奶重上限的探索:
即:37天批的生产上限是15.2头,极限断奶重为5.8kg。
▶(3)37天批的猪群轮转及人效:
▶(4)37天批的猪场设计:
▶(5)37天批批次生产的特点归集:
▶(6)精准37天批适用范围:
精准37天批适合于丹系猪、法系猪、托佩克等高产品种的生产场选择。通过PSY耗料量的模拟数据得知,其适合于初生重在1.3kg、断奶重在5.80kg、窝均断奶头数在15.2头的生产场景,但整个繁殖段的生产成绩需要特定批次类型所对应的PSY耗料量的支撑才能得以实现。
7、关于精准批次类型选择总结:
通过上文可以得知,在非瘟和蓝耳干扰的情况下,从人效和生物安全的维度出发,精准36天批及37天批才是批次化生产场的最佳选择,其中中低产猪选择36天批,以法系、丹系及托佩克为代表的高产猪应选择精准37天批。
8、精准36天批及37天批的应用及改善:
▶(1)精准36天批及精准37天批的共同特征是繁殖效率低,需要借助猪场设计来规避年产胎次的问题;
▶(2)繁殖段参与批次循环中的空反流母猪需要用特殊的处置手端降低由其所致的非生产天数增加的干扰问题;
▶(3)在生产端,无论是繁殖段还是保育育肥段都离不开PSY耗料量的支撑。(附图:猪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