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又跌了,但一点儿也不意外。为啥?
因为玉米跌了,豆粕也跌了,小麦根本没的死撑的理由。
并且,从整个市场背景来看,小麦的这种弱恐怕还不是一时半会儿,换句话说,小麦的跌势恐怕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小麦最艰难的阶段,前后夹击,备受煎熬。
第一,供强需弱依然未变。
小麦最大的问题就是供强而需弱,这也是一直压制小麦抬头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现在的小麦市场,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首先小麦收获完后,现在正是卖粮高峰,本来小麦供应压力就大,再加上新粮收获上市,而且根据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2025年小麦产量为2763.2亿斤,比去年减少了约3.3亿斤,同比下降约0.1%。
也就是说,之前市场一直炒作的小麦减产破碎了,小麦减产幅度很小,仍是一个丰收年。
这就意味着,小麦供应压力进一步大增。
而需求方面呢,本来就弱,现在呢,则是更弱。
7月份开始,多雨加高温的天气加剧了面粉的保存难度,而且也是面粉消费最淡的时候,所以采购意愿也最低。
第二,玉米、豆粕下跌,压制小麦。
我们之前分析过,小麦供应压力庞大,单靠面粉需求是很难消化的,所以小麦得另寻出路。
这个出路一方面是托市收购,另一方面就是饲用替代。
本来之前玉米持续上涨,与小麦价差缩小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倒挂,饲料企业对小麦的采购积极性增加。
但近期玉米急速下跌,再加上另一个饲料之王——豆粕也频频走弱,这使得小麦替代预期再次回落,进一步增加了小麦的供应压力。
第三,市场情绪下滑。
小麦的看涨情绪本来就不高,即便有囤货的贸易商也是小心翼翼,但随着玉米下跌,小麦跟跌以后,市场情绪也再次走弱。
主要表现为贸易主体囤货意愿降低,出粮意愿增加。
而另一方面,之前一度成交率高涨的陈麦轮换也出现了降温,不仅成交率开始下降,溢价也明显降低。
说明市场对小麦的看涨预期下降,参拍者积极性也就没那么高了。
小麦走弱,就成为必然。
那为什么说小麦的弱势才刚刚开始呢?
因为虽然说小麦有托市托底,但托市的速度并不快,我们之前说过,托市对小麦是支撑,但需要时间,目前来看,还没有形成质变。
所以,当前小麦行情依然是依靠市场情绪和阶段性的供需变化。
而前面说到了,小麦供需依然是供强需弱,且饲料替代又开始承压;而市场情绪也开始走弱,所以小麦涨不动,就只能再次走下坡路。
而从目前来看,玉米下跌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调整,短期内想翻盘并不容易。
而小麦受玉米影响很大,所以玉米抬不了头,那小麦也就很难走出困境,所以接下来小麦继续承压的概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