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了临了,豆粕再次创下了低位反弹的奇迹。
有人可能会说,这哪算奇迹,只不过是没跌破3000罢了,但这就已经是奇迹了好么。
巴西大豆已经在路上了,而且是集中到港,豆粕没跌反而还上涨了,这能说不是奇迹吗?
所以不要太贪心。
不过,这回豆粕涨了几天后,也开始现原形了。
什么原形?
就是涨着涨着就又涨不动了,甚至还有点回调。
大家都知道,这波豆粕上涨主要是源于美国的关税战,但是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前后两次关税战,豆粕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美国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然后中国反制是以后,豆粕的反应并不大,甚至还出现了下跌呢。
而第二次美国宣布对等关税,然后中国对等反制,豆粕就绝地反弹了。
为啥第二次反应这么大?
美国第一次宣布的名单里只有3个国家,中国、加拿大以及墨西哥,而中国反制以后,对美豆的关税加征了10%。
当时市场认为这是一个很克制的表现,但紧接着没过多久,美国宣布第二轮关税,不仅涉及全球多国,而且加征幅度远超市场预期。
而中国也不含糊,对等反制以后,美豆的关税直接加到了44%。
其实10%和44%本质上区别不大,因为都意味着美豆进口成本提升,进口量必然骤降。
那么为啥第二次市场反应这么大呢?
主要是市场预期变了。
根据市场预期,如果其他国家可能也会反制美豆,然后转向巴西大豆,那么巴西大豆的进口成本就要上升了。
这也是豆粕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经过几天的连续上涨以后,豆粕涨不动了。
为啥呢?
因为预期终归是预期,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上来。
现实是什么?
第一,巴西大豆已经装运,即将大量到港,并且不止是4月份,后面的五六七八月的到港量一个赛一个高。
在这样的现实下,谁还能硬看涨豆粕呢?
第二,国内需求端反应不强烈。
豆粕要持续上涨,不能光靠情绪和消息,必然需要需求端的配合。
但是我们看需求端呢,也没啥太大反应,豆粕的走货依然缓慢,说明下游拿货并不积极,也都在观望呢。
所以,这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所以豆粕上涨的底气并不足。
所以涨着涨着,发现没人应和,也就涨不动了。
我们再说说进口成本问题。
巴西大豆升贴水确实又涨了,这当然也是受美国这个对等关税的影响涨起来的,但是能涨多高?
我觉得可能也有限。
为啥?
因为从最近其他国家的反应来看,似乎并没有要反制美豆,有的甚至还要对美国商品降低关税。
这意味着,可能其他国家会继续购买美豆,那么也就不会转向巴西,这就意味着巴西大豆的主要需求依然是中国。
中国需求虽然很庞大,但是从中国近年来进口大豆的情况来看,巴西大豆已然占据了主要来源,即使抛弃美豆以后,对巴西大豆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但是由于已经达到了70%了,所以再提升的空间也有限。
再加上巴西港口设施陈旧,运力不足,一旦大豆集中出口,供应增加反而会给巴西大豆带来压制。
所以,豆粕虽然坚挺,但需谨慎看涨。